【記者張彧蓁報導】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於2025年5月8日舉辦本學期第二場「政大企管CEO論壇」,本場論壇以「在地與設計的創業實踐」為主題,邀請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與禾翌創意有限公司創辦人卜唯平,與學生們分享他們在地方創生與品牌設計領域的寶貴實務經驗。
論壇於晚間七時在商學院六樓元大講堂舉行,彭朱如教授擔任主持人並致開場詞。彭教授鼓勵同學:「創業不必等待資源齊備,只要擁有創意與行動力,機會終將在實踐中浮現。」她同時讚許兩位講者作為理想與實務兼具的創業典範,對年輕世代極具啟發性。
地方創生的實踐:何培鈞的故事
首位主講人何培鈞以「有種生活風格叫小鎮」為題,分享他從退伍後選擇落腳南投竹山,投身文化保存與地方創生的經歷。何培鈞坦言,最初他對民宿經營毫無興趣,卻在大學二年級時被竹山的自然與人文風景深深吸引,進而決定在當地紮根。
為了實踐地方經營理念,他從零開始自學水電、建築與園藝等技能,甚至親自擔任民宿管家長達七年。過程中他曾為翻修一棟荒廢老屋貸款1,500萬元,資金一度只剩下12萬元。
何培鈞表示,創業過程讓他學會了「將壓力數字化」,例如明確計算每月需出租多少房間才能達到損益平衡,同時積極親自跑業務與推廣行銷。
他的事業轉捩點,來自於文化局局長牽線,邀請加拿大音樂人馬修連恩入住,並舉辦個人音樂會。此舉為民宿帶來了極高的媒體曝光,後續更與馬修連恩聯名推出音樂專輯《天空的院子》,該專輯更入圍金曲獎,成為提升品牌能見度的代表作。
在清償民宿債務後,他進一步推動當地年輕人返鄉投入老屋翻修與社區關係重建,實踐地方創生。他強調:「在最困難的時刻尋找解方,才是累積能力的方式。」
何培鈞亦分享了近年拓展至中國及馬來西亞的經驗,觀察到兩岸在規模操作與文化敏感度上的差異。他指出,台灣當前多以形式主義為主,仍需探索更具永續性的治理模式。因此,他組建團隊開發AI永續決策系統,透過語言模型與區塊鏈技術建立地方治理數據平台,以動態資料說服政府將資源投入冷門地區以促進永續發展。
設計力創造影響力:卜唯平的品牌設計實踐
接續由卜唯平發表「設計力創造影響力」為題的演講,分享她如何將創意設計與產業發展結合,推動農業品牌再造與體驗經濟。
卜唯平以「透紅佳人」蓮霧品牌為例,說明如何從果園管理、分級制度、品牌命名、視覺設計到建立體驗活動等層面,打造完整且富有故事性的品牌系統。
她指出:「設計不僅僅是讓產品變美,更是創造信任與共鳴的過程。」在推動產品差異化方面,她協助農會設立包裝場與探索館,讓消費者能夠參與產地包裝流程,實際體驗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實踐體驗經濟理念。
卜唯平進一步分享了她所創立的PH7創意團隊的發展歷程,該團隊專注於以行銷感知與美學推動農食旅產業,目前已與全台30間農會合作,致力於打造兼具地方特色與社會影響力的品牌。
座談互動與創業心得分享
在座談問答環節,由彭朱如教授主持,邀請兩位講者與學生互動交流。
當被問及如何克服創業過程中的挑戰時,何培鈞表示:「成立公司本身就是一種最佳的學習方式。」她認為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具備同理心、自我期許以及對下一代的關懷,並期許台灣年輕人拓展國際視野與文化敏感度。
卜唯平則感性分享創業初期的經驗,她感謝生命中曾協助她度過難關的貴人,同時坦言自己常因「心太大,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感到能力未能跟上進度,產生挫折感。但正因如此,她不斷從與企業家朋友的交流中汲取智慧,持續學習與成長。她勉勵在場學生:「保持好奇心,才有改變命運的可能。」
本次論壇在學生踴躍提問與互動下圓滿落幕。透過兩位講者的深度分享,與會者更清楚理解「設計力」與「地方創生」如何結合,並在全球化脈絡下持續實踐在地深耕與品牌創新,為未來可能的創業與產業發展打下寶貴基礎。

圖一:政大企管CEO論壇【從島內連結到亞洲共創:一場創生的新旅程】
5月8日於商學院元大講堂登場,邀請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先生以<有種生活風格叫小鎮>為題演講。

圖二:本場CEO論壇同時邀請禾翌創意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卜唯平女士以<設計力創造影響力>為題演講。

圖三:演講座談問答時間,由政大企管系彭朱如老師擔任與談人,開放與會者提問,增添演講互動性。


圖四:演講尾聲,由彭朱如老師代表政大企管系頒發感謝狀予何培鈞先生及卜唯平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