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BA主任彭朱如(左)与苏打绿乐团团长何景扬(中)、佳龙科技工程董事长吴界欣(右)对谈,分享管理经验 |
![]() |
佳龙科技工程董事长吴界欣(右二)、苏打绿乐团团长何景扬(左二)与企管系主任胡昌亚(左一)、MBA主任彭朱如(右二)合影 |
![]() |
与会师生、来宾大合照,左起企管系主任胡昌亚、佳龙科技工程董事长吴界欣、苏打绿乐团团长何景扬、MBA主任彭朱如 |
【校讯记者吴季庭报导】政大企管系于 10 月 15 日举办本学期第一场 CEO 论坛,共两个讲题「我们与循环经济的距离」及「我拿垃圾做艺术品,是环保吗?」;前者邀请到佳龙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界欣,后者则邀请苏打绿乐团团长何景扬到场与同学分享。两人分别以企业及艺文角度谈起循环经济,并且皆强调对生活有感的重要性,唯有产生感觉,才能与之有连结,进而引发思考和行动。
吴界欣董事长归纳出循环经济的三个要点分享给同学。第一,循环经济若没有伴随商业模式是不可行的,重点在建立产业生态系统;成功的循环经济就像四季的运行,一棒接着一棒地延递下去,最后仍可回到源头继续运转,如此即便未来遇到自然资源匮乏的困境,我们也能做到延长现有产品的生命周期。第二,在租赁只谈使用权的情况下,循环经济的价值就容易被突显;吴董事长举例,荷兰公司飞利浦租赁电灯的使用权给客户,一旦客户的电灯损坏,公司就需负责修理,所以公司制作产品的理念必然是希望品质好且耐用;但倘若以买断的角度,公司的理念就会变成生产品质不好的电灯,让客户必须一直回购。
最后一个要点,吴董事长以经典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点出现代人喜新厌旧的心态,进而带出订阅制可能是未来循环经济重要的商业模式,概念就像如今的YouBike、iRent。他以衣服为例,人们在平台上付月租费,然后随时订阅自己喜欢的衣物,使用后再还回平台给下个人继续利用,我们对物品的观念渐渐从「所有权」转变到「使用权」之价值观念的转变下,使得商业模式跟着改变,连带加速经济循环的发展。
吴董事长表示,尽管每人对循环经济的看法都不尽相同,这也牵涉到个人对事物的观察及感觉,但唯有对周遭生活有好奇心才能有连结,进而发展后续的讨论。我们与循环经济的距离并不远,它是国际的议题,也是我们生活正面对的课题,他呼吁同学打破距离感,多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
何景扬团长用文化角度谈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是回归事物的本质,也是对家庭及城市文化的了解。以音乐界为例,最好的商业模式是举办多次巡演,作为背景的大型艺术品若能重复使用,形成规模并持续制造产值,那就是成功的循环经济。此外,在乐团休息的时间里,有鑑于残忍的社会事件发生,使他产生以美学改变世界的想法,于是着手打造全台第一个手作的儿童乐园,进而遇到一群将垃圾塑造成作品的艺术家,从此打开视野,和这群艺术家一同以循环、永续的概念在各地设展。
何团长提及,在大数据的世代里,人随时都挂在网际网络上,系统也自动将人们喜好类型网罗到眼前,造就人们对生活产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心态。他建议同学要回过头认识自己和了解身边的文化,才能拥有能量和故事去重新诠释世界,还有把握住事物在脑中产生的画面,在未来的某些时刻会是助力。何团长举例,与艺术家沟通时,他会先挑选心中符合展览的歌,请艺术家聆听后便询问在其脑海中的画面,借此将艺术家带入情境以利讨论,这些画面是他能顺利跨界沟通的关键。
对于现场同学质疑循环经济是否会背离经济发展,吴界欣董事长回答,循环经济有很多方式实践,但方法要选择对,台湾现行以量制价的作法是有问题的。吴董事长举例 ,在台湾,拥有1000元价值的东西可能会被强压低卖10元,所以就要生产100个去弥补价差;但若换个角度思考,若将物品卖贵甚至变成租赁模式,是否比快速的经济更为合理和环保?